作為信仰指導的過程中,你或許會遇上一些疑難,你也可能想做得更加好,建議你細閱以下幾點須知事項。請留意,你不用一口氣讀完,也毋須期望自己能一次過做到,你只要循序漸進的運用,慢慢便會掌握箇中祕訣。
-
如何建立規律的「讀經時間」?
- 鼓勵孩子將一天或一週中最優質的時間獻予神,最理想的是精神最好和不受干擾的時間。這可能是睡覺前、晚餐後(而不是在看電視)或晨早起牀(故此必須早點睡覺)。
- 樂於分享過去讀經的經歷和目前的做法,必須坦誠相告。
- 鼓勵孩子在讀經之前和之後作簡短的禱告。
- 享受和細味神的話,並引導孩子禱告。
-
如何更深入了解聖經?
擔任信仰指導是一個教學相長的歷程,神通過祂的話對孩子說話,也會對你說話。敞開心靈,把握機會聆聽神:
- 祈禱並祈求聖靈敞開你的心靈和思想,接受神通過聖經向你說話;
- 分享所學所思,也向其他基督徒身上學習,攜手學習神的話;
- 細閱聖經,透過聖經了解神行在地上的旨意,同時幫助我們明白神行在我們身上的旨意;
- 細察我們對相關聖經章節的理解是否與當時第一身經歷的民眾相似,並由以下角度思考:
- 當時的風俗和文化是怎樣的?
- 這屬於甚麼類型的寫作方式?是一首詩、一個夢,或是歷史記述等。
- 發生於整個聖經記載中的甚麼時段?
- 相信聖經,並藉聖經更新我們對各樣事情的認知;
- 意識到自身的經歷、文化背景和世界觀均會影響對聖經的理解;
- 仔細聆聽其他背景的基督徒對聖經的理解,並對照聖經的主要信息;
- 容讓聖經改變你的生命,進一步理解聖經並付諸實踐;
- 倚靠聖經解答信仰問題,例如:
- 從古到今,耶穌是誰?
- 耶穌為甚麼降世為人,活在人群中?
- 耶穌為甚麼要受死和復活?
- 耶穌現在身處何方?
- 耶穌再次回來時會發生甚麼事?
- 接受聖經,視聖經為來自神的一封情書,引導我們愛神和愛其他人。
在神的幫助下攜手踏上《聖經挑戰之旅》吧!
-
如何幫助孩子更好地理解聖經?
泰利吉特咸(Terry Clutterham)是英格蘭和威爾斯讀經會事工總監,他分享一個簡單易行的方式,與孩子一起探索聖經。
「與孩子一起祈禱,感謝神賜下聖經,並幫助你們享受學習聖經真理(以建立一種期待感)。
「嘗試生動立體地呈現或演繹聖經經文,包括朗讀或默唸、演繹人物面貌,或通過戲劇投入當中,或運用想像力構思一個畫面或符號。
全情投入去思考、感受和實踐聖經經文,深入了解聖經經文;用心傾聽孩子提出的任何見解;運用《聖經挑戰之旅》的讀經材料,加上個人觀察,嘗試解答有關神的疑問:- 這段聖經經文如何顯示神的形象?是直接藉經文透露,還是藉神的行為和說話來顯示?
- 於這段聖經經文中,神的形象如何?
- 神做了甚麼?正在做甚麼?往後又會做甚麼?
- 神有何旨意?
- 神不喜悅甚麼?
- 與神同活是一回怎樣的事?
你可與孩子分享這聖經經文如何觸動你、如何啟發你思考、甚或推動你的生命作出實際改變,或改變了你看待事情的態度;同時讓你聯想到聖經的其他章節,或生活中的其他事情;你的生命如何與耶穌同行。
與孩子一起探索聖經、一起祈禱,以你和孩子認為最合適的方式回應神。同時認清神的話語,思考自身的身分和生命。嘗試探討「那麼我們現在該如何回應神?」
(摘錄自 "The Adventure Begins",讀經會,1996) -
如何得知「正確」答案?
基絲汀·維特(Christine Wright)是一名自由作家、聖經學者,同時是忙碌的祖母,她分享如何具備信心地應對孩子的提問。
如何提問
成年人總是容易進入「管理」模式,往往會告訴孩子該做甚麼,以及該怎樣做,然後跟進是否已經完成。讓我們檢視自己與孩子相處時的「模式」,我們所說的有多少是「管理」孩子,又有多少是真正的對話?如果我們大部分時間都處於「管理」模式,那就需要學習對話的藝術。我們可以改變提問的方式,以孩子的角度設身處地,而不是主導他們。
仔細聆聽其他人如何提問,「開放式」提問更容易打開話題。例如「你喜歡聖經故事嗎?」這是「封閉式」提問,因為只有「喜歡」或「不喜歡」兩個答案。
「你喜歡聖經故事的哪一方面?」屬於「開放式」提問,孩子可以提出更豐富多樣的答案。
通過「開放式」提問,不一定獲得我們心目中的答案,甚至得不到我們認為「正確」的答案。探索和學習不僅是為了獲得「正確答案」,更重要是開始主動思考,開啟往後成長過程中對不同事物的好奇之心,包括思考以下各層面:- 神是誰;
- 我們是誰;
- 為甚麼會發生這樣的事情;
- 神的大能;
- 該如何祈禱;
- 苦難的意義。
提問是一門藝術,但也可以藉着學習慢慢掌握。伴讀時往往會變成一問一答,但是通過「開放式」提問,可以持續對話,探索不同的想法和可能性。
沒有答案的問題
如果孩子問了一個你無法回答的問題該怎麼辦?這是許多成年人所擔憂的情況。孩子經常會問一些無法提供簡單答案的問題,有時我們就是不知道答案,一句真誠的「我不知道」比長篇大論卻言不及義更為可取(正如我們從自己提問的經驗中深知答案是否一矢中的)。誠實的回答也為孩子打開了繼續尋問的大門,不斷提問和思考問題。
也許我們對「老師」有一個既定假設,認為應該無所不知,並認為如果對一些事情一無所知會讓孩子失望和令自己感到尷尬。其實這種思維模式顯示我們仍未擺脫「正確答案 / 錯誤答案」的心態,這可能受過去基督信仰教導所影響。培養孩子信仰可以採取不一樣的方式。孩子固然可以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,而我們不必無所不知,有時甚至根本不需要提供答案。
那我們該如何回應呢?信仰指導可以嘗試了解孩子的想法,是甚麼驅使孩子提出這問題。信仰指導可以問:「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,那你自己有何看法?」
這既可顯示孩子的發展水平,也讓你了解其思維方式。大部分孩子會對自己的答案感到非常滿意,我們要尊重孩子的個人見解,相信他們會不斷進步成長,逐步建立和重塑個人見解。
回答問題時我們必須注意,只需提供僅足以滿足孩子好奇心的答覆。過多的資訊反而會導致孩子不想再提問!
「我不知道」
當你根本不知道該問題的答案,只知道可以查找出答案的方法。信仰指導可以表示:「我不知道,但我會找出答案並在下次會面時告訴你。」當然你需確保會找到答案並與孩子分享,向孩子表明你認真對待他們的提問,並且說到做到,值得信賴。
而更好的應對方法是:「我也不太清楚,讓我們嘗試一起尋找答案吧。」尋找答案可以是查看聖經參考書、去圖書館、網上尋找資料、詢問可能知道的人,或查看《聖經挑戰之旅》的讀經材料。當然也有可能用盡方法仍然找不到答案。一起尋找答案的過程不僅是回答一個提問,更是向孩子展示如何研究和尋找答案,往後孩子就會懂得自行尋找答案。這也顯示提問是容許的,而提問亦獲得認真對待。當然研究和尋找答案同時讓孩子和你都加深了對信仰的理解,彼此建立互信的關係。
為孩子祈禱
「我為(孩子的名字)向神祈禱,求主驅使(名字)渴慕聆聽和回應神的話語,不是出於勉強,而是出自內心的渴求。
「祈求神幫助(名字),當我們一起探索聖經,他/她能確信當中包含神想要對(名字)說的話語,讓聖經成為(名字)一生倚靠的真理。
「祈求神加我能力和智慧,幫助我讓(名字)更好地理解神的話語,令(名字)渴慕神的真理和啟示,並受神陶造,以至(名字)一生倚靠神的話語,並不斷成長。